目前分類:解行相應 (55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299489375220229837.jpg  

 

古時有一位久戰沙場的將軍,他厭倦戰爭,專程到大慧宗臬禪師處要求出家。

 

他向宗臬禪師說:「禪師!我現在已看破紅塵,請禪師慈悲收留我出家,讓我做你的弟子吧!」

 

宗臬禪師說:「你有家庭,有太重的社會息氣,你還不能出家,慢慢再說吧!」

 

將軍說:「禪師!我現實麼都放得下,妻子、兒女、家庭都不是問題,請你即刻為我剃度吧!」

 

文章標籤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189393_196249467076038_100000729588649_554955_2652184_n.jpg 

 

日本海嘯賑災,捐款也須慎重,才能達到實質的幫忙。各宗教和民間團體,社福單位,有接受代收賑災款。法鼓山這一個帳號是版主親自跟法鼓山作人員確認的,不會有問題…

 

第一銀行 北投分行

19150368389  財團法人法鼓山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

(311日本海嘯賑災)
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90231_157956937594807_100001415055622_340136_4865677_n.jpg 190231_157956937594807_100001415055622_340136_4865677_n.jpg

 

將愛送到日本-幫助日本的捐款方式與物資需求總整理

你還記得921地震嗎?當年日本人因為有阪神地震的痛苦經歷,在921災後無論是官方或民間捐助許多的物資與捐款幫助台灣重建。根據統計在短短的九天內總共捐助,組合屋100戶(兩億五千萬日圓),官方捐款約五十萬美元、民間捐款約五百五十萬美元。

 

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地區的強震與海嘯侵襲造成嚴重的損害,就讓我們一起將愛送到日本,幫助日本重建吧!!

 

此篇文章歡迎各界轉貼、引用或全文照登,請大家用各種方式將訊息快速傳遞出去,讓台灣的愛心可以更有效率的送抵日本災區。

 

捐款方式: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導師照片.1jpg.jpg 

覺性教育是起發覺悟性的人生,進而體悟人與萬物是相生而非分生,以求宇宙自然人世間的相安共處,而不是征服對方,透過自然教育、濟生教育、心理教育、自我教育、使人能從自己的世界通會到他人的世界,透過對自己的認識進而擴展到對他人的瞭解。

覺性教育教人覺悟人生最需要的事什麼,生存最珍貴的是什麼,無他,「安心之道,事事和諧」而已。

覺悟人生之「己達達人」、「三省吾身」、「反觀內照」,凡能省覺到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」、「彼生我生,彼滅我滅」乃至悲愍同情至「眾生有病我有病」,那將是何等寬量、美好的世界。

覺性教育是為人世間開一線曙光,略略善導人心,覺悟我與物為一體,而非物宥於我,不貪、不瞋、不癡,澹懷於競逐,則非覺性之培養不為功。

願自我教育而又教人的同道與與同業共勉,及善知識博正,幸甚!

 
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ap_F23_20101201110211910.jpg 

那一夜,我聽了一宿梵唱,

不為參悟,只為尋找你的氣息。

 

那一月,我轉過所有經筒,

不為超度,只為觸摸你的指紋。

 

那一年,我磕長頭擁抱塵埃,

不為朝佛,只為貼著你的溫暖。

 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曾經的校花


從小到大,我是人見人愛的小美女。不知上輩子做了什麼善根,今生很漂亮。追我的人也很多,100多個總有了吧。老師,同學對我評價也很高,天分高,人漂亮。男生女生,老人小孩都很喜歡我。人緣非常好。

家裏的經濟不是很好,但也不差,小康吧,父母對我很疼愛。小時候看多了瓊瑤的小說,對愛情有一種美好的幻想,一生只愛一個,只忠於一個。但是,對愛情的想法過於浪漫,不務實際。

2、初戀的挫折

初戀是美好的,也是難忘的。高中、大學時雖然也暗戀過別人,但真正意義的戀愛是跟一個比我小一歲的大學的校友開始。在畢業前半年,我認識了他,也是學校裏的,各方面條件不錯,英俊、家裏經濟比較好,難得的是人很老實。一個多月後,我們象學校的很多情侶一下,發生了關係。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梵僧西來
 
菩提達摩是出生於南印度的婆羅門族,聰慧明朗,聞皆曉悟,出家後傾心大乘佛法。梁武帝普通年間,自印度來到廣州。大同二年(536)滅化於洛濱,後來被推為中國禪宗的初祖。
 
《歷代法寶記》以及《碧巖錄》第一則中皆記載:達摩應梁武帝之請,到金陵和武帝對話的內容:梁武帝篤信佛教,即位以後建寺、寫經、度僧、造像甚多,因而請示達摩︰「我做了這些事有多少功德?」
達摩卻說︰「並無功德。」
武帝又問︰「何以並無功德?」
 
達摩說︰「此是有為之事,屬人天乘果,不是實在的功德。」武帝接著問:「如何是真功德?」
 
達摩回答:「淨智妙圓,體自空寂,如是功德,不以世求。」
武帝問:「如何是聖諦第一義?」達摩說:「廓然無聖。」
 
武帝問:「對朕者誰?」達摩:「不識。」(佛祖統紀)
 
武帝無法理解達摩所言,達摩也知其機緣不契,於是折蘆一枝渡江到洛陽,入嵩山少林寺,面壁而坐九年。有道育、慧可法師銳志高遠,禮見達摩,達摩初逢法將,知道有歸,經四、五年感其真誠,傳授以衣法。又把四卷《楞伽經》授與慧可說︰「我觀漢地,惟有此經。仁者依行,自得度世。」
 
達摩晚年的事蹟,皆未有明確記載。後人傳說他遇毒而逝,葬於熊耳山;但又傳魏使宋雲自西域回國時,於蔥嶺遇達摩手攜隻履翩翩獨逝,所以又有「隻履西歸」的傳說。

自言年一百五十餘歲,遊化為務不測于終。(續高僧傳)

達摩的師承已無可考,後人為追溯傳統遂有種種說法…神會堅持南宗為正統,肯定達摩為中國禪宗初祖,主張自達摩──慧可──僧璨──道信──弘忍──慧能六代是一脈相承的。吉迦夜、曇曜譯《付法藏因緣傳》等又有西天世系的說法。(中華佛教百科全書)

達摩雖是活躍於六世紀之際的梵僧,但是他被尊為中國禪宗的初祖,印度西天二十八祖,以及他那具有神異能力,口中常出玄妙禪語的事蹟,卻是隨著歷代的《僧傳》、《語錄》、《燈錄》等撰述增添附會而成。大約在十世紀左右,所有屬於達摩的傳說事蹟,已幾近完成、宋初《景德傳燈錄》的登錄入藏,達摩的傳記也成定論。

達摩禪法

據敦煌出土資料,古來作為達摩學說而傳的許多著述之中,只有「二入四行說」似乎是達摩真正思想所在。(中華佛教百科全書)

如是安心謂壁觀也,如是發行謂四法也(續高僧傳)

入道多途,要唯二種:謂理行也,藉教悟宗。(續高僧傳)

達摩「二入四行」的禪法,是以「壁觀」法門為中心。(中華佛教百科全書)

二入是「理入」和「行入」,理入是屬於教的理論思考,行入是屬於實踐,即禪法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義。(中華佛教百科全書)

「二入四行」的禪法,以「壁觀」法門為中心,為達摩傳出的獨特禪法。
 
唐朝宗密法師《禪源諸詮集都序》卷上之二記載︰「達摩以壁觀教人安心云,外止諸緣,內心無喘,心如牆壁,可以入道,豈不正是坐禪之法?」壁觀禪法的特點在於「藉教悟宗」,在不離聖教的標準,於啟發信仰後,不再憑藉言教,而著重悟解佛法的宗要。
 
所謂二入是「理入」和「行入」,二入之中以理入為主,行入為助。理入是從禪思去證入真理,用來安心;行入是用來發起行動,以便隨時隨地實踐。二者也就是指禪法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義。

壁觀禪法的特點在於「藉教悟宗」,即啟發信仰時不離聖教的標準,構成信仰以後教人「不隨於文教」,即不再憑藉言教的意思。(中華佛教百科全書)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佛法恭敬中求 道証法師 講

印光大師教我們,佛法從恭敬中求。有一分恭敬就有一分利益,有十分恭敬就有十分利益。

懺公師父更常提示我們:「竭誠盡敬,妙妙妙妙!」

記得我第一次參加齋戒學會,有一天晚課打坐止靜之後,聽師父開示,因為時間長了,雙手捧著課誦本,捧得手酸了,就把課誦本放在盤著的大腿上,這樣聽師父開示,自己也不覺得怎麼樣。

突然間聽到師父如雷貫耳的聲音說:「是哪一個同學那麼沒有善根,把經本放在大腿上?」

當時我還呆呆地看看左右,後來才知道,師父不就是說我嗎?

抬頭一看,果然師父的面孔非常嚴肅,但是又無限地慈悲。 師父的這一聲喝斥就如同地藏菩薩的錫杖,攔住了我衝往地獄的路。

接著又聽見師父說:「你看,前邊這位同學多有善根,把經本恭恭敬敬地捧在胸前。」

師父說的那位同學就是我的妹妹。當時我非常慚愧懺悔,因為佛經中的每一個字句,都是救度我們出離生死苦海的寶貝,假如平常漫不經心,輕慢了寶貴的佛法,在生死關頭又怎麼能用得上呢?

我曾經看過一部影片,叫做「躍馬天朝血淚史」,是記載唐朝年問,日本派遣留學的出家人,到中國來延請鑑真和尚到日本弘法的故事。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 

最近週遭的人發生好多事情唷。

 

不外乎生老病死苦。

 

咩咩問說,那怎麼辦?

 

『只有,跟他拼了!』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『石蘊玉而山暉,水含駐而川媚。』中國茶道得佛教文化的滋養,如石蘊玉,如水含珠。

 

在茶道中佛典和禪思的妙用,往往可啟悟人的智慧,幫助人們對茶道內涵的理解,並從中得到悟道的無窮樂趣。 

 

 

『無』是禪僧常書寫的一個字,也是茶室中常掛的墨寶。

 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在各道場看的人多了,有的教徒的反應也許讓人啼笑皆非ㄋ!

 

有時,有超渡或消災的法會,有的人對於要怎麼「辦」,難免要做一番人天交戰?!(OS:好像要割她的肉

 

其實,經濟沒那麼差啦,只是捨不得出錢來作回向的功德,或許,這些婆婆媽媽的信心不太充分,花了一兩千塊,萬一效果不顯著,不是「ㄌㄧㄠˇ 去了?!」

 

我每年都固定參加法會,覺得很殊勝,但是從不鼓勵佛友,這種事,如人飲水冷暖自知,何必給自己找麻煩ㄋ?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         

 

報恩月,我們道場例行禮拜梁皇寶懺、慈悲三昧水懺、大乘金剛佛寶懺、地藏經、藥師經等顯密經咒,上供下施,回向供養十法界。

 

在慈悲月,大眾勳修的時間很長,前後一個月,圓滿日燄口施食回向,雖然準備的工作很繁重,大家都很法喜ㄋ?!

 

什麼是「梁皇寶懺」

 

梁皇懺法﹝即慈悲道場懺法﹞為寶誌禪師與高僧等十人所集。

 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農曆七月十五日是盂蘭盆節與佛歡喜日

所謂佛歡喜日,源自于佛世時的印度,每逢夏天雨季來臨,所有僧侶皆不外出托缽,所以佛陀制訂 農曆四月十五日 到 七月十五日 ,這三個月當中,比丘只在山中林間打坐經行,專心修持,此稱為結夏安居。

 

經過三個月的時間,到了 七月十五日 這天,也就是安居結束之日,所有僧眾一一把自己的修行體悟向佛陀報告,等待佛陀的印可,這一天就叫做「僧自恣日」,又稱「佛歡喜日」。

 

為什麼稱「佛歡喜日」呢?因為在「結夏安居」的三個月用功修行,很多佛陀的弟子都因修行而證果,而且大家都在這一天能互相懺悔而得以三業清淨。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    

包容和承擔

 

有個廟宇,蓋在一座大湖中央,大湖一望無際,廟中供奉著傳說中菩薩戴過的佛珠鍊子,廟裡只有一艘小舟供和尚出外補給用。

 

把佛珠鍊子放在湖中廟,顯示佛珠鍊子的珍貴與安全。

 

廟裡,住著一位老師父,帶著另外幾位年紀較輕的和尚修行,和尚們都期望能在這個山清水秀的靈境中,加上菩薩鍊子的庇佑下,修行圓滿成就。

 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 

每一個當下

 

有一位虔誠的佛教信徒,每天都從自己的花園,摘鮮花到寺院供佛。

 

一天,當她正在佛殿供花時,碰巧遇到禪師從法堂出來,禪師非常欣喜的說:

 

「你每天都這麼虔誠的來以香花供佛,依經典的記載,常以香花供佛者,來世當得莊嚴相貌的福報。」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報恩月供僧功德無量

 

明天,我們好多的師兄師姐要去彰化體育館參加年度的供佛齋僧大會。

 

農曆七月,佛門又稱為僧伽月、功德月、報恩月、孝道月、福田月。

 

佛陀在世時,就有供僧儀式的傳承,《盂蘭盆經》裡面說,佛陀弟子中,神通第一的目犍連以天眼通看見母親墮在餓鬼道中,皮骨相連,心痛如絞,立刻施展神通,以缽盛飯,往餉其母,然而飯食皆變成火焰。目犍連為了度脫母親,乃向佛陀請示解救之法。佛陀因此指示目犍連可在 七月十五日 僧眾結夏安居圓滿時,以百味飲食供養僧眾,能得無量功德,救度七世父母。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

人際過招,溝通的身段

 

不舒坦講出來吧

坦白說出你內心的感受、感情、痛苦、想法和期望,別憋壞了。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心隨境轉,境由心生

 

我們可以快樂,可以很快樂,因為我們看到的都是快樂的事; 我們也可以煩惱,可以常在煩惱,因為我們看到的事都值得去很煩惱。

 

我記得有這麼一個小故事: 有一個老太太有兩個兒子,大兒子是賣扇子的,小兒子是賣雨傘的,她一個月和大兒子住,一個月和小兒子住,兒子都很孝順,照道理說她應是很快樂的,但她卻煩惱不斷,因為天氣好了,她煩惱小兒子的雨傘沒人買,下雨了她又煩惱大兒子的扇子賣不出去,所以他從來沒有快樂過,不知道什麼是快樂。又有一個老太太,她有兩個女兒,女兒都出嫁了,大女兒嫁給賣冰的,二女兒嫁給賣碳的,她自己一個人住,但她卻一直很快樂。天氣熱了,她就想到她的大女婿賣冰的生意大概不錯,天氣涼了,她就想到二女婿的碳一定會有人買,所以她一直很快樂。

 

我也聽過一個佛教的小故事,有一個老比丘,他因為是老來才出家,在佛法的學習上一直比年輕的比丘辛苦,但他一直都以非常恭敬的心在學習。在僧團中,年輕比丘常把他當成捉弄的對象,可是由於他一直抱定學佛的決心,他把別人對他的捉弄一直信以為真,更加恭敬的學習,而年青的比丘就又更加喜歡捉弄他,有一次這群年輕比丘正在閒談,看到這位老比丘經過,有一個年輕比丘就叫住了他,拿起相板往他的頭上一敲,大聲叫道「我教你學証得初果」,老比丘不做他想,只覺內心無限感謝和歡喜,接連被敲了四次的頭,在一般學佛的人,可能一生都無法証得的四果,他竟在一剎那間都得証了。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知足常安樂

日本潭奄禪師臨終前,弟子希望他寫詩留下勉言。

 

他提筆寫了一個「夢」字,並附上一篇短詩:

吾年三萬六千字,彌勒觀音幾是非;

 

是亦夢非亦夢,佛云應作如是觀。

人生,夢一場,而且也不長。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   

 

 

報恩月為祖先功德迴向

 

在道塲服務久了,每年七月,師兄師姐總要問起:每年都幫祖先超薦回向,先

 

不是去投胎了嗎?到底還要不要再超薦?

 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