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僧西來
 
菩提達摩是出生於南印度的婆羅門族,聰慧明朗,聞皆曉悟,出家後傾心大乘佛法。梁武帝普通年間,自印度來到廣州。大同二年(536)滅化於洛濱,後來被推為中國禪宗的初祖。
 
《歷代法寶記》以及《碧巖錄》第一則中皆記載:達摩應梁武帝之請,到金陵和武帝對話的內容:梁武帝篤信佛教,即位以後建寺、寫經、度僧、造像甚多,因而請示達摩︰「我做了這些事有多少功德?」
達摩卻說︰「並無功德。」
武帝又問︰「何以並無功德?」
 
達摩說︰「此是有為之事,屬人天乘果,不是實在的功德。」武帝接著問:「如何是真功德?」
 
達摩回答:「淨智妙圓,體自空寂,如是功德,不以世求。」
武帝問:「如何是聖諦第一義?」達摩說:「廓然無聖。」
 
武帝問:「對朕者誰?」達摩:「不識。」(佛祖統紀)
 
武帝無法理解達摩所言,達摩也知其機緣不契,於是折蘆一枝渡江到洛陽,入嵩山少林寺,面壁而坐九年。有道育、慧可法師銳志高遠,禮見達摩,達摩初逢法將,知道有歸,經四、五年感其真誠,傳授以衣法。又把四卷《楞伽經》授與慧可說︰「我觀漢地,惟有此經。仁者依行,自得度世。」
 
達摩晚年的事蹟,皆未有明確記載。後人傳說他遇毒而逝,葬於熊耳山;但又傳魏使宋雲自西域回國時,於蔥嶺遇達摩手攜隻履翩翩獨逝,所以又有「隻履西歸」的傳說。

自言年一百五十餘歲,遊化為務不測于終。(續高僧傳)

達摩的師承已無可考,後人為追溯傳統遂有種種說法…神會堅持南宗為正統,肯定達摩為中國禪宗初祖,主張自達摩──慧可──僧璨──道信──弘忍──慧能六代是一脈相承的。吉迦夜、曇曜譯《付法藏因緣傳》等又有西天世系的說法。(中華佛教百科全書)

達摩雖是活躍於六世紀之際的梵僧,但是他被尊為中國禪宗的初祖,印度西天二十八祖,以及他那具有神異能力,口中常出玄妙禪語的事蹟,卻是隨著歷代的《僧傳》、《語錄》、《燈錄》等撰述增添附會而成。大約在十世紀左右,所有屬於達摩的傳說事蹟,已幾近完成、宋初《景德傳燈錄》的登錄入藏,達摩的傳記也成定論。

達摩禪法

據敦煌出土資料,古來作為達摩學說而傳的許多著述之中,只有「二入四行說」似乎是達摩真正思想所在。(中華佛教百科全書)

如是安心謂壁觀也,如是發行謂四法也(續高僧傳)

入道多途,要唯二種:謂理行也,藉教悟宗。(續高僧傳)

達摩「二入四行」的禪法,是以「壁觀」法門為中心。(中華佛教百科全書)

二入是「理入」和「行入」,理入是屬於教的理論思考,行入是屬於實踐,即禪法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義。(中華佛教百科全書)

「二入四行」的禪法,以「壁觀」法門為中心,為達摩傳出的獨特禪法。
 
唐朝宗密法師《禪源諸詮集都序》卷上之二記載︰「達摩以壁觀教人安心云,外止諸緣,內心無喘,心如牆壁,可以入道,豈不正是坐禪之法?」壁觀禪法的特點在於「藉教悟宗」,在不離聖教的標準,於啟發信仰後,不再憑藉言教,而著重悟解佛法的宗要。
 
所謂二入是「理入」和「行入」,二入之中以理入為主,行入為助。理入是從禪思去證入真理,用來安心;行入是用來發起行動,以便隨時隨地實踐。二者也就是指禪法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義。

壁觀禪法的特點在於「藉教悟宗」,即啟發信仰時不離聖教的標準,構成信仰以後教人「不隨於文教」,即不再憑藉言教的意思。(中華佛教百科全書)

達摩玄旨,本為《般若》法性宗義(湯用彤《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》)

四行,如下:

(1)報冤行:謂修道之人,若受苦時,當念「此係我宿殃惡業果熟,所以甘心忍受,都無冤訴」。此心生時,與理相應,體冤而進道,故稱報冤行。

(2)隨緣行:謂眾生無我,皆由業所轉,苦樂齊受,皆從緣生,若得勝報榮譽等事,皆是過去宿因所感,緣盡還無。得失從緣,心無增減,喜風不動,冥順於道,故稱隨緣行。

(3)無所求行:謂世人長迷,處處貪著,稱之為求。智者悟真,安心無為,萬有皆空,無所願樂,是真無求,順道而行,故稱無所求行。

(4)稱法行:性淨之理,稱之為法。此理眾相皆空,無染無著,無此無彼。智者信解此理,應當稱法而行,法體無,於身、命、財行檀捨施,心無吝惜,達解三空,自利利他,莊嚴菩提之道,為除妄想,修行六度而無所行,故名稱法行。(佛光大辭典)

道宣法師在《續高僧傳》卷二十〈習禪篇〉末,對達摩禪法的評價說︰「大乘壁觀,功業最高,在世學流,歸仰如巿。」後世佛教以「藉教悟宗」為達摩禪法的標誌,是因為它單刀直入,以徹見心性為參禪的最終目標。
    
達摩的弟子有慧可、道育、僧副和曇林等。《景德傳燈錄》卷三等記達摩臨終時自許慧可得髓、道育得骨、尼總持得肉、道副(即僧副)得皮的傳說;由此,可以略知其禪學程度之一斑。達摩禪到四祖道信禪師而隆盛起來。經道信、弘忍、惠能的先後弘揚,禪宗成為中國佛教的主流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odhi 的頭像
    Bodhi

    樂活、養生、舒壓 ★曼陀羅花園★

    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