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就像火車之旅..
有它的車站,有它的路軌,
當然也可能遇上意外!
呱呱墜地時,時父母給了我們車票,送我們上車,⋯⋯
但是,父母不會會陪伴我們走完全程,
他們會在某一站下車,剩下我們繼續旅途。
人生就像火車之旅..
有它的車站,有它的路軌,
當然也可能遇上意外!
呱呱墜地時,時父母給了我們車票,送我們上車,⋯⋯
但是,父母不會會陪伴我們走完全程,
他們會在某一站下車,剩下我們繼續旅途。
一天,一名大學教授到一個落後鄉村游山玩水,他僱了一艘小船遊江。
當船開動後 教授問船夫:「你會數學嗎?」
船夫回答:「先生,我不會。」
教授又問船夫:「你會物理嗎?」
船夫回答:「物理?我不會。」
教授又問船夫:「那你會用電腦嗎?」
船夫回答:『對不起,我不會。』
1、心靈有家生命才有路。
2、漂泊不等於自由。
3、創傷是成熟的捷徑。
4、漂泊不定的靈魂最需要熱量。
5、人在孤獨時最能找到真實的自己。
6、弱即是強,退即是進。
7、深水緩流,淺水急瀑。
8、柔弱,有時是一種適宜的生存法則。
歐洲一個專門研究動物的機構中,有位教授負責研究「雞」,他很用心地觀察各種雞類的生活形態。
有一天,他在樹林裡發現一隻山雉生了好多蛋,就悄悄地拿了幾個蛋帶回去。
剛好有一隻母雞也生蛋了,他把母雞生的蛋取走,換上山雉的蛋。
母雞看到蛋不一樣,猶豫了一下,但是很快地就去孵這些蛋,既溫柔又謹慎,好像在孵自己的蛋一樣。
一位父親很有錢,有一天,他和家人帶著小兒子到鄉下去參觀。他們立意要讓小兒子知道什麼叫做「窮」,所以帶他去農村,要他實地體會一下窮人的生活。
他們在一個很窮的農家裡住了兩天。 農家的孩子要負責餵養家畜,要負責訓練幫忙農事的狗。
傍晚時分,為了節省自來水費,農家的孩子們都到附近的小溪裡去洗澡;晚上沒錢沒燈、沒錢付電費,只能全家聚在黑漆漆的院子裡聊天。
當他們從農家回來以後,爸爸問孩子說:「你覺得這趟行程如何?」
在一個講究包裝的社會裡,我們常禁不住羨慕別人光鮮華麗的外表,而對自己的欠缺耿耿於懷。但就我多年觀察,我發現沒有一個人的生命是完整無缺的,每個人都少了一樣東西。
有人夫妻恩愛、月入數十萬,卻是有嚴重的不孕症;有人才貌雙全、能幹多財,情字路上卻是坎坷難行;有人家財萬貫,卻是子孫不孝;有人看似好命,卻是一輩子腦袋空空。
每個人的生命,都被上蒼劃上了一道缺口,你不想要它,它卻如影隨形。以前我也痛恨我人生中的缺失,但現在我卻能寬心接受,因為我體認到生命中的缺口,彷若我們背上的一根刺,時時提醒我⋯⋯們謙卑,要懂得憐恤。
若沒有苦難,我們會驕傲,沒有滄桑,我們不會以同理心去安慰不幸的人。我也相信,人生不要太圓滿,有個缺口讓福氣流向別人是很美的一件事,你不需擁有全部的東西,若你樣樣俱全,別人吃什麼呢?也體認到每個生命都有欠缺,我也不會再去與人作無謂的比較了,反而更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。
有一個守衛負責在瑞士和奧地利交界處巡守。有一天來了一個奧地利人,騎著腳踏車要通過崗哨。
他的腳踏車前面裝了滿滿一籃沙子,要是換做別的守衛,大概揮揮手就放他過去;但是碰到這位守衛可沒那麼簡單。
他直覺奧地利人一定在走私,於是拿出一把耙子,仔細翻檢 沙子裡究竟藏了什麼東西。可是他翻了老半天,什麼也沒找到,只好揮揮手放他過去。
第二天,同樣的事情又發生一遍,第三天也是。日復一日, 相同情節一再上演。始終找不到任何東西,但他就這樣翻查了三十年。
齋明寺的入口,安奉了觀世音菩薩和蓮花池,下雨天時,有雨水點點滴滴的滯留在觀世音菩薩的法像上,有個小菩薩問:「觀世音菩薩為什麼掉眼淚?」於是,法師們就為觀世音菩薩設計了一個別出心裁的裝置-避雨「荷葉」,從此,觀世音菩薩不再掉眼淚了…
大溪法鼓山齋明寺,佔地三甲多,古色古香,是三級古蹟,道場清幽。週遊累了還有齋明茶苑可以坐下來喝喝茶,義工師姐準備了好喝的咖啡、紅茶、奶茶、好香的手工餅乾,真貼心啊…不是計價收費的喔,是隨喜供養。這樣很好,少了商業氣息!可以事先網上申請解說員導覽,如此一來,從清末的齋教信仰以至於進入日本佛教的發展樣貌,可以瞭如指掌,歷史的文物也保存的很好。值得參訪!
生活就像萬花筒,喜怒哀樂都會有,酸甜苦辣也不少,與我們相依相隨,能左右幸福?能擺脫煩惱痛苦?還是能擺脫不如意的生活?
答案是︰不能。我們即不能左右,也不能阻止,更??無法逃避。
所以,不必在意,學會看開與看淡。
轉一個想法,也就雲淡風清。只要努力過就好;只要踏實走就好。
柏拉圖說:「智者說話,因為他們有話要說;愚者說話,因為他們想說。」
西方亦有諺語:「不必說而說是多說,多說要招怨;不當說而說是瞎說,瞎說要惹禍。」
「說」與「不說」之間,需要極大的智慧與勇氣。
應學習兩種說話藝術:適時說出一句「漂亮的話」;及時打住一句「不該說的話」。
看的是書,讀的卻是世界;沏的是茶,嚐的卻是生活;斟的是酒,品的卻是艱辛;人生就像一張有去無回的單程車票,沒有彩排,每一場都是現場直播;把握好每次演出便是最好的珍惜。
將生活中點滴的往事細細回味,傷心時的淚、開心時的醉,都是因追求而可貴。
日落不是歲月的過,風起不是樹林的錯。只要愛過等過付出過,天堂裡的笑聲就不是傳說。
世界沒有悲劇和喜劇之分 如果你能從悲劇中走出來,那就是喜劇,如果你沉緬於喜劇之中,那它就是悲劇。如果你只是等待,發生的事情只會是你變老了。人生⋯⋯的意義不在於拿一手好牌,而在於打好一手壞牌。
英國倫敦大學在《心理藥物學》期刊發表研究中指出,喝紅茶有助紓解每天生活面臨的壓力,降低血液中的壓力激素。
研究顯示,不喝茶的人比經常喝茶的人,壓力激素幾乎高二倍,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更高。
喝茶能將腎上腺皮質素平均下跌約47%,經常飲茶有助於壓力族,調整身心健康。
喝紅茶,雖然並不是真正減輕我們所經歷的壓力,但的確可以讓我們的壓力昇高指數回跌到正常標準。
你是否覺得壓力大?心煩意亂?喝杯茶,打氣肝經,休息一下,是很好的解壓良方。
每個人都生與活在一張網裡。
這網裡有親人、同學、師長、朋友、主管、同事,還有一些萍水相逢的人。這網裡的人用一種東西叫做「情」連結,用一種叫「義務或責任」的概念往來。我們的這一生過得如何,就決定於這張網裡的人和互動關係。
幼年階段,我們被決定的多,自主的少。如果親人富有,我們從小會有衣食無虞的日子好過,但可能養成揮金如土的習性,當然也可能不那麼重視錢財;如果生在貧窮家庭,自幼辛苦,但可能養成刻苦負責的好品格,當然也可能變得汲汲營營於錢財。如果親人是溫暖的,我們自幼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,容易培養正向的人際互動;如果親人是冷酷的,我們在無情的環境裡成長,容易培養出負向的人際互動。這些網裡的人,影響我們的幼年,甚至是青少年時期與網裡其他人的互動和結果。
到了青少年時期,我們開始有自主性,但是被決定的還是較多。如果遇到的同學有好品性,會對我們有正向的影響;如果遇到素性不良的同學,我們可能被帶壞。如果遇到良師,可能引導我們走向好的道路;如果遇到對我們有不良影響的老師,可能在我們的記憶裡留下遺憾。這些網裡的人,影響我們的青少年階段,甚至是成年後與網裡其他人的互動和結果。
掬水,在《莊子》裡有個相當有趣的典故。
話說莊子有一次向監河侯貸米,因為家裡的米缸空了。監河侯說:「等我收了稅金,再借您三百金。」
莊子一聽很不是滋味,就說:「我昨天要到您這裡來時,半路聽到有聲音喚我,四下一瞧,原來是車輪下一條鯽魚,魚喘著氣說:『我快渴死了,請您給我一把水!』我說:『好的,我正要到西江去,等我掬了西江的水來給你。』
那魚絕望地說:『我現在只需要一把水就可以活命,如果等你從西江回來,那就到乾魚鋪找我好了!』
這是相當有名的成語「涸轍鮒魚」的典故。
有一天,兩個不如意的年輕人,一起去拜望師父:「師父,我們在辦公室被欺負,太痛苦了,求您開示,我們是不是該辭掉工作?」兩個人一起問。
師父閉著眼睛,隔半天,吐出五個字:「不過一碗飯。」師父揮揮手,示意兩人退下。
才回到公司,一個人就遞上辭呈,回家種田,另一個卻沒動。日子真快,轉眼十年過去。
回家種田的,以現代方法經營,加上品種改良,居然成了農業專家。
◎ 看別人不順眼,是自己修養不夠。
◎ 欣賞別人就是莊嚴自己。
◎ 以佛心看人,則遍地都是佛。以鬼心看人,則處處是猙獰的惡鬼。
◎ 心美看什麼都順眼。
◎ 愛不是要求對方,而是要由自身的付出。
◎ 道德是提昇自我的明燈,不該是呵斥別人的鞭子。
◎ 一個人的快樂,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,而是因為他計較得少。
◎ 地上種了菜,就不易長草;心中有善,就不易生惡。
今生喜悅,來生也喜悅,造作善業的人今生與來世都喜悅;他們滿心喜悅地察覺到曾經作過的善業。(偈 16)
曇彌是舍衛城的佛陀信徒。他很有德行,並且非常喜歡布施。不論平常的日子或特殊的節日裡,他都大方地布施食物與其它必需品給修行人。
事實上,他是舍衛城裡眾多佛教徒的領袖。他有很多兒女,也像他一般,具有德行,並且喜好布施。
曇彌老了快要往生的時候,請求僧伽在床邊為他唱誦神聖的經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