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氣是慢性病最主要的根源之一
「生氣」和國家的備戰一樣,身體將許多資源進行調整,讓身體的配置進入戰鬥的預備狀態,準備應付接下來的戰鬥。一旦狀況消失,這些調整的資源就成了廢物,必需排出體外。
生氣就像國家的戰爭一樣,會大量消耗資源,非常浪費身體的血氣能量。
「黃帝內經」:「夫百病之所始生者,必起於燥濕寒暑風雨,陰陽喜怒,飲食起居」,我們的老祖宗很早就明白生氣是最原始的疾病根源之一,不但浪費身體的血氣能量,更是造成人體各種疾病的一個非常重要原因。
和多數的疾病一樣,長期生氣會在人的身上留下痕跡。從外表看長期火爆脾氣,經常處於發怒狀態的人,多數會造成禿頂。嚴重的還會使頭頂的形狀改變,頭頂中線拱起形成尖頂的頭形。
從中醫角度來分析,發脾氣時,氣會往上沖,直沖頭頂,所以會造成頭頂發熱,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禿頂。嚴重的暴怒,有時會造成肝內出血,更嚴重的還有可能會吐血,吐出來的是肝裡的血,程度輕一點的,則出血留在肝內,一段時間就形成血瘤。
生氣並不單指發出來的脾氣,有些悶在心裡的生氣也會對人體造成傷害。
另外一種有氣無處發的窩囊氣,外表修養很好,好像從來不發脾氣,其實心裡經常處於生氣或著急的狀態。這種人很容易形成橫逆的氣滯,造成十二指腸潰瘍或胃潰瘍,嚴重的會造成胃出血。
生氣會造成肝熱,相反的肝熱也會讓人很容易生氣。從中醫的觀點,怒傷肝,肝傷了更容易發怒,兩者會互為因果而形成惡性循環。
爆怒還會造成肝熱,繼而使肺也跟著熱起來,就會造成嚴重的失眠。
由於生氣會使身體造成許多問題,因此,日常保養的第一件事就是「不生氣」。
所謂的不生氣並不是把氣悶住,而是修養身心,開闊心胸,或者尋求一種宗教信仰,使得面對人生不如意時,能有更寬廣的心胸包容他人的過錯,根本沒有生氣的念頭。
生氣是一個人內發的因素造成的,再好的醫生也無法防止病人生氣,因此這個問題只有病人自己修養才有機會克服。
如何將生氣造成的傷害減到最低?
1生了氣後,立刻按摩腳背上的太沖穴(在足背第一、二蹠趾關節後方凹陷中),可以讓上升的肝氣往下疏泄,這時這個穴位會很痛,必需反覆按摩,直到這個穴位不再疼痛為止。
2或者吃些可以疏泄肝氣的食物,如陳皮、山藥等,也很有幫助。
3最簡單的消氣辦法則是用熱水泡腳,水溫控制在攝氏 40-42 度左右,泡的時間則因人而異,最好泡到肩背出汗(在室溫攝氏 25-28 度)。
生氣的實質意義是「用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」是最愚笨的行為。
所以,鬆口氣,別再輕易生氣了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