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禪觀修行

 

『禪』與「禪觀修行」

禪,可譯為靜慮、思維修、功德叢林。禪是梵語禪那的簡稱,在印度多叫做瑜珈(yoga),禪那是思維或靜慮,是用來統一身心的修行方法。佛教的唯識學派,也以瑜伽為名,它的意思是「相應」,即是用數息觀等方法,把散亂的心念收攝,集中一境,專念一物,使心與正理等相應;從佛教立場看它,它就是舍摩他(止)及毗婆舍那(觀)。

總之,「禪」是透過靜坐修禪觀的方法,得到三昧,顯露與自性相應的宗教經驗及過程,深入的修行功夫稱為「禪定」。『禪』是「靜慮、思惟修」。禪在印度是一種內省的方法,和內省的工夫。也就是向自己的內心看,而不向外求。

 

三、澄心淨意,煩惱成菩提

《華嚴經》:「心如工畫師,造種種五陰,一切世間中,無法而不造。」

          「三界所有,唯是一心。」

          「心生法生,心滅法滅。」

「心」生起一切現象,世間法是從心主導出來的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心生法生,心是能生,法是所生,心裡想什麼就現什麼?心裡憶想佛,現的就是佛的境界。

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》:「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。」

 

四、平常心是道

道在尋常日用中,只要用心體察,當下的一念就是禪境、就是道。生命歷程的成功與否並沒有必然的標準,幸福或滿足只是心境承載的體現。

 

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:「心無罣礙,無罣礙故,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。」

 

用平常心回應週遭各種境界相,超越人我是非,生命力將更寬闊,無所罣礙。

 

● 禪,是智慧的、安定的、清淨的、無染的心境。

智慧─不被環境困擾和誘惑
安定─身心安定、不輕舉妄動、不心浮氣躁;

清淨─不隨外境雜亂而雜亂,不隨外境污染而污染。

無分別、執著、情緒和自我中心的心理活動。

禪,是放鬆身心、放下身心的方法。

 

● 禪,不是離開現實生活,是生活在現實中而心無罣礙。

 

● 禪是智慧與慈悲的結合。

 

佛陀說法,在幫助我們闡發本自具足的自性或佛性。禪觀的修行法,可以歸納為「數息」、「禪觀」、「止觀」、「念佛」等方法,這是針對眾生不同種類的根器,應機說法。

佛教的修行方法,是戒、定、慧三無漏學,其重心是著重在禪定的修持法門,受持五戒(不殺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飲酒)為修習禪定的基礎;修行禪定,能夠逐漸闡發本有的智慧。唯有智慧才能斷除煩惱,所以禪定是斷除煩惱的途徑,而戒律(止持、作持)能預防煩惱的發生。關於這三者之間的關係是:戒是修行的基礎,禪定是修行的課題,慧是修行的結果。

禪可以開拓我們的心靈,啟發人們的智慧,引導我們進入更超脫的自在境界,合乎真善美的條件。禪是一種生活的藝術,生活的方式。一般人的生活,從具足身心靈的超越,體現禪者的喜悅安祥,自在安樂,提升生活的藝術和品味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odhi 的頭像
    Bodhi

    樂活、養生、舒壓 ★曼陀羅花園★

    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