宅男 宅女 孤獨 文/李翊菱
宅,居住之意。宅男、宅女,指整天不出門,一切活動均在家裏完成的人。例如:網路聊天、遊戲、聽音樂、看電影等。所有的生活習慣,都是經驗的累積,長期處於此狀況的人,將失去許多生活功能。比方人際關係疏離、拙於語言表達、真假不分、個性孤僻、自信不足等。
走筆至此,想起過去曾經豢養一隻貓。眾所周知貓的本性,應以捕捉老鼠為業。一天家裏忽然出現一隻老鼠,我的貓不顧主人的驚恐,竟然優雅地斜躺在地板上搖著尾巴,一副歡迎老鼠的樣子。當時我十分錯愕,心底猜疑,家貓是否以為主人為牠買了一個會動的玩具?由於過度寵愛,不舍牠四處遊蕩,從未讓貓出門,導致該有的能力全然喪失。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,終於明白牠就是「宅貓」。
而「宅男」、「宅女」真的懂得與自己「獨處」嗎?有此探討靈感,是一位網友將拙作〈享受獨處的樂趣〉轉載分享給他的朋友。有趣的是回應內容,多數人認為他心態已老,生活太閑之故,才會欣賞獨處之樂。我認真思考這群朋友的想法。
以下是我的觀點:真正懂得與自己心靈相處的人,不孤獨。他必須具備生命的敏銳感受能力,且清楚個人生命的方向。獨處是為了讓心靈有沈澱的機會,好發揮新的潛能。但終日不在真實世界裏與人互動,只把自己關在房內忙於網路的人,生命毫無方向,他們的獨處是落寞而孤獨的。
某天為一則鬥大的新聞標題「不甘被休日女線上殺夫」所吸引。一位真假不分的女士有了線上婚姻,令我驚訝的是,她竟然四十三歲。虛擬「丈夫」將她休掉,由於不滿「前夫」休妻行為,竟非法入侵並殺害遊戲中的丈夫角色。男方在真實世界裏報案,「線上殺夫」行為發展成刑事案件,足以證明虛擬的網路世界充滿危機。
兩年前我寫〈遠離虛擬人生〉一文,呼籲教養者要重視孩子的生活內容,並提醒真正的教育不能與生活脫節。教養者不能因為個人忙碌,任由孩子不安地擺蕩著生命,而忘了引導孩子未來的責任。在不知何去何從的情況下,孩子當然選擇與真實人生脫節的網路世界,並和虛擬的父母、兄弟姊妹或情人來往,成為徹底的宅男、宅女。孩子的「身」雖獨處,但「心」卻是寂寞的。
孤獨不一定寂寞,但寂寞一定孤獨。請讓孩子走出虛擬世界,陪他們進入真實的生活去學習成熟,這是永不失敗的投資。
誠如奧地利心理學家佛洛伊德所言:「成熟,就有能力適應生活中的模糊。」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