虛雲老和尚(1840—1959)俗姓蕭,19歲在福州鼓山湧泉寺出家,法號古嚴,字德清。清道光初年,正是中國遭受列強侵略的時候,虛雲老和尚的父親蕭玉堂老先生在泉州做官。 蕭老 先生 和 夫人顏氏篤信佛教,遺憾的是年已過四十多歲的 蕭 夫人,還沒有生過孩子。有一天,夫婦二人到開元寺燒香拜佛,回來後兩個人竟做了同樣的夢,夢見一位長須青袍老人,騎著老虎沖進 蕭 夫人的懷中。不久後, 蕭 夫人懷了孕,十個月後正是興奮期待生個兒子延續蕭家香火時,結果竟生下一個大肉團,由於 蕭 夫人年紀大了,體力不夠, 看到肉團竟因驚嚇過度離開了人間。

 

這時有個賣藥的老人,自願幫忙把肉團用刀剖開,裏面竟然是個白白胖胖的小男孩。蕭府上下在悲痛之餘,也算得到一些安慰。而這個生下來就沒有了娘的孩子,就由庶母王氏照顧。這個孩子跟其他孩子並沒有兩樣,只有一點特別的地方,就是喜歡跟家人到寺廟去朝拜。當他十三歲那年,在湖南老家的寺院中,見佛像及聽到念佛聲,心裏就很歡喜,在小小的年紀就有了要出家的念頭。

 

出塵之志

 

 17歲那年,虛雲大師幾度悄悄離家上山,都被家人找回。但是,十幾歲的孩子已連著離家二、三次,卻令蕭老爺擔心。為了打消他出家的念頭,蕭老爺給他娶了二位年輕貌美的妻子。但是他卻一心向佛,有空就跟庶母和兩位妻子說法,日子久了,大家都成了菩提法侶。

 

咸豐八年,大師19歲了。他看時機已到,決心到福州鼓山湧泉寺出家,皈依妙蓮法師。由於家人追得很緊,大師便帶了簡便衣物,躲到深山的岩洞裏,不畏虎豹,飢食野果-渴飲泉水,日日在山洞中念經苦修。

 

過了三年,聽說父親告老還鄉不久病故, 王 夫人和二位妻子也出家為尼。從此大師心中毫無牽掛,下山後聽高僧指點,參禪聽《法華經》,渡海到普陀山求法。

 

一轉眼,大師已經出家二十多年了。因為一生下來就沒見過母親,便決定拜山報恩,發願三步一拜到五臺山。在拜山的途中,歷經不少艱辛, 過黃河時遇大風雪,幾乎被凍死,由於孝心感天,遇到名為文吉的人救活,後來又腹瀉不止,幾乎昏迷過去,也是文吉相助;他相信文吉便是文殊菩薩的化身。最後歷經三年,達成拜山報恩的心願。

 

開悟見性

 

拜五臺山後,大師開始身行萬里,訪名山古寺,向高僧請益。後來更經西藏前進印度,經不丹到錫蘭,到處弘法救世人。五十六歲時在江蘇佛寺連打十二個禪七,至第八個七的第三晚,因護七禪師入禪堂沖開水,濺到虛雲大師的手,杯子「啪」的一聲破碎了,虛雲大師忽然覺得平日的疑根突然斷了,如夢初醒般地開悟了。

 

後來大師遠至南洋弘化,經馬 六甲 、吉隆玻,過台灣,所到之處求戒、皈依信眾常以千計,所得樂捐鉅款不留分毫,都用在修建道場上,從來不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。

 

護法護教

  

抗日戰爭時,為普度眾生到重慶啟建護國息災大會,在回程時過雲門, 見荊棘中有殘存古寺,內有文偃祖師的肉身一尊,為雲門開宗道場,大師決心恢復舊觀,花費了不少心血,但這也為虛雲大師帶來一生中最大的劫難,也就是「雲門事件」。

 

當時,不法之徒圍廟,毆打老和尚幾乎喪命。大師雖遭毒打,九天多沒有氣息,大師不但未死,並在趺坐中聽彌勒菩薩說:「你業緣未了,必須回去,以後再來。」為一奇異之事。

 

虛雲老和尚一百十五歲時,因為不滿人民的信仰受到箝制,拒絕出任佛教會會長;抗日戰爭時,古寺遭到破壞,大師下定決心,毅然恢復唐代舊觀。

 

但是,經過雲門事件後,大師的身體常常不好,他說:「人家是三天命 有兩天病,我卻是三天命有六天病。」老和尚日夜無法安眠,但他一切都順應自然,不以為苦。

 

1959年,虛雲老和尚一百二十歲。海內外的弟子要為大師祝壽,但被大師勸阻。他心裡仍然掛念著雲居寺的明月湖還沒有修浚好,海會塔才建到一半。這時大師已患了慢性消化不良的症候,早晚只能吃一小碗稀飯。八月,老和尚在寮房門口貼上「今天不見客」的字條。十月,病情漸漸重了,時喘時咳,雖然已進入昏迷狀態,仍然要自己料理自己的事。十二月,大家看情況不好,都趕來向老和尚問安。老和尚很平靜地說:「到了現在,你們還在做俗態,快去大殿給我念佛去吧!」

 

寺裏方丈弟子請虛雲老和尚開示,老和尚緩緩地說:「勤修戒定慧, 熄滅貪嗔癡。」停了一下又說:「正念正心,養出大無畏的精神,度人度世。大家辛苦了,早早去休息吧!」

 

十月十三日,老和尚打坐,雙頰微紅。大師合掌跟大家說聲珍重,就離開了120歲的塵世,死後安葬在雲居山的海會寺。

 

悲深行苦

 

虛雲老和尚一生一衲、一杖、一笠、一鍾行遍天下,自度度人。他的一生像他常說的:「人生如夢,一切皆幻;空中飛鳥,有何蹤跡可尋?況學道人耶?」雖然老和尚這樣說,但他的一生留給人間的,不只是他興建的那些看得見的寺院道場,還有永遠讓人難忘的救人救世、護法護教的精神。高亮的行誼如下:

 

(一)當雲門事變時。餘被毆幾死。猶不肯將藏金(居士贈予以待將來重興祖庭)說出。『以生死可置之度外。而因果不敢昧於毫釐。』

 

(二)『正念正心養出大無畏精神,度人度世。』

 

(三)『從前的事不必說了。我近十年來。含辛茹苦。日在危疑震撼中。受謗受屈。我都甘心。只想為國內保存佛祖道場。為寺院守祖德清規。為一般出家人保存此一領大衣。即此一領大衣。我是拚命爭回的。你各人今日皆為我入室弟子。是知道經過的。你們此後如有把茅蓋頭。或應住四方。須堅持保守此一領大衣。但如何能夠永久保守呢。只有一字。曰 。』

 

恪遵戒律

 

大師之所以在那種極端艱苦的環境下,還能將四眾安住雲門禪院,其「師徒肅肅自相尊敬,洋洋濟濟」,履險如夷,鎮定自若,乃在於虛老能夠恪守禁戒,身體力行,踏實修行,因而具有一種高尚的僧格魅力。

 

他在開示中指出:『古人修道,首重三業清淨。三業者,身、口、意也。身不犯殺、盜 、淫,口不犯妄語、綺語、兩舌、惡口,意不犯貪、嗔、癡,是為三業清淨。三業淨則障消智朗,德高福崇,胸中磊落,舉止光明,入道自然易。所以古之聖賢,必重戒律。戒律者,所以對治不良習氣也。』

 

虛雲老和尚平日總是告誡四眾弟子:『斷無明煩惱,除習氣毛病,莫若嚴持戒律;戒律清淨,無明煩惱習氣毛病自除;若不持戒律,縱修習有成,亦是天魔外道。』因而在他座下,四眾恪守毘尼,互相尊重。

 

當時日軍的戰火即將燃燒到韶關時,人們紛紛逃命,只有虛雲老和尚才能用大無畏的氣概召集大眾,開示他們:『生死自有命定,躲脫不是禍,是禍躲不脫』之理,從而讓大眾減輕了惶恐的情緒,『安心在此,勇猛辦道』。

 

那時,虛老平靜地安排大眾:『一者從今晚起,每日早午齋後及晚香時,齊在祖殿同念觀世音菩薩一枝香,一日三次,普為大地眾生消弭劫難;二者重要行李收藏起來,寄 居男女 居士皆裝成僧尼模樣;三者敵人或匪或盜,萬一來此,大家照常安居,毋庸驚恐,和平相待,勿與計較,彼若要東西或糧食,任其拿去,不必與爭。』

 

儘管處在那樣艱難的時代背景,在虛老說,那就是『修道不難,但能放下萬緣,人法雙絕,四相皆空,平平實實做去即得。』

 

精進持戒,踏實修行,乃是虛老成就一代高僧人格魅力的內因,同時也是勉勵後世僧人成就道業的一個圭臬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
      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