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【智慧】~ 如是我聞 (95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166091_592929937404362_1725494434_n  

 

佛陀在舍衛城時,有四位新皈依的弟子聚在一起討論修行的心得。這時正是春暖花開的時節,到處開滿了美麗鮮豔的花朵,散發出濃郁的香氣,還有蜜蜂和蝴蝶在花間中飛舞著。

四位弟子看到這樣的美景,自然感到非常愜意,其中一人問了…

「這個世界上,到底什麼事是最快樂的?」

一位弟子不假思索的回答:「春天出遊是世間最大的樂事,像在這樣的天氣裡踏青,一面感受春天的溫暖,一面觀賞那些爭奇鬥豔的花朵,真是世上最大的快樂啊!」

另一位弟子聽了,連忙說:「不對! 這個世界上,真正的快樂是親朋好友們的聚會;你想,在一個好日子裡,親朋們健健康康的聚在一起,大家舉杯暢飲,唱歌跳舞,何等的快樂啊!」

這時,另一位弟子開口了:「你們的看法都不對!我說啊,有錢才是最快樂的事!有了足夠的錢,什麼事都好辦!你們說是不是呢?」

他們說完後,那個最先發問的弟子說:「我不贊同你們三個人的意見,我認為老婆和侍妾長得美貌可愛,才是最快樂的事啊!」

他們四個人開始爭論起來,每個人面紅耳赤,口沫橫飛,他們都說自己講的才對,互不相讓。

文章標籤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untitled達賴  

 

人生就像讀一本書,也有盡頭,光陰飛逝,一晃眼,我們就會面臨這一天。我,旦曾嘉措(達賴喇嘛的姓名),恐怕再過不了五十年,就只是大家的一個記憶。時光流逝,擋它不住。犯錯時,我們不可能要時鐘倒退,重新來過;我們所能做的,就是把握現在。

   走到人生盡頭,如果活得充實、有貢獻、有意義,至少我們會感到些許安慰。如果不是,可能就會非常沮喪。要得到哪一種結果,就看我們如何選擇?

   想在人生盡頭時,不至於悔恨交加,最好的方法,就是在當下學會對自己負責、對別人有同情心。這樣做,不全是為了在未來獲得什麼好處,而是為自己好。同情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有意義,可以帶來永久的快樂與喜悅。有了同情心,才會有善心的行動去幫助他人。只要透過仁慈、愛心、誠實、真理,以及公正去對待他人,我們就能從中獲益。

   去掉忌妒,不要老是想贏過別人,這樣許多煩惱就會一掃而空,很快你就會從中獲益。心中充滿仁慈、勇氣,以及信心,你會發現成功無所不在!要率直、儘量無私,視人人如好友;如果基於任何原因,無法幫助他人,最起碼請你不要傷害別人。請把自己當成是一個宇宙遊客,地球只是你的景點之一。

   當快接近地球時,你發現它是多麼渺小、無足輕重,卻美麗多姿。在地球這一站停留時,真的可以傷害他人而獲得好處?難道安詳地放鬆自己和自得其樂,不是比較好,也比較有理,就像我們造訪異地那樣?

   試著幫助那些被踐踏的人,即便是用最微不足道的方法;試著不要拒絕那些外形惹人嫌、衣衫襤褸,及生病的人;不要認為他們比你卑微,當你躺在墓中,你會發現每個人都是一樣的。我要和各位分享一篇祈禱文:

 

願我生生世世,從現在到永遠,都是無所依靠者的保護人。

文章標籤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63913_1467556302814_1650772277_31123353_7762108_n  

 

從前有一個叫化子每天出門乞討,他很想過正常人的生活,於是他總要乞討一些糧食攢起來。

 

可是他攢了好多年,他的糧倉還是只有那麼一點米。他不明白是怎麼回事?於是他打算弄個明白。

 

一天夜裡,他悄悄的躲在一個角落看著他的糧食。結果,他看見一隻大老鼠來偷吃他的糧食。

 

他很氣憤,就對老鼠喊道:富人家那麼多糧食你不去吃,為什麼偏偏偷吃我辛辛苦苦攢下的糧食?

 

文章標籤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027.jpg  

 

有一位三十多歲的土著,問別人要到什麼地方找牙醫,他有一顆牙壞了,需要拔掉。有人告訴他:我認識一位牙醫,他幫人拔一顆牙費用20元,若一次拔兩顆只收30元。第二天土著找到了這位牙醫,因為拔兩顆牙比較划算,所以他除了拔掉一顆壞牙之外,又多拔了一顆好牙。旁人問他,為什麼要這樣呢?他說:「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,將來恐怕不容易再遇到這樣價廉的牙醫師了。」 這不正是一個笑話嗎?佛經裡也曾舉過類似這樣風趣的故事。

 

「昔有愚人養育七子。一子先死。時此愚人見子既死。便欲停置於其家中。自欲棄去。傍人見已而語之言。生死道異當速莊嚴致於遠處而殯葬之。云何得留自欲棄去。爾時愚人聞此語已即自思念。若不得留要當葬者。須更殺一子停擔兩頭乃可勝致。於是便更殺其一子。而檐負之遠葬林野。時人見之深生嗤笑怪未曾有。譬如比丘私犯一戒。情憚改悔。默然覆藏自說清淨。或有知者即語之言。出家之人守持禁戒如護明珠不使缺落。汝今云何違犯所受欲不懺悔。犯戒者言。苟須懺者更就犯之然後當出。遂便破戒多作不善。爾乃頓出。如彼愚人一子既死又殺一子。今此比丘亦復如是」

 

在很久以前,有一位將老的男人,住在靠近火山之麓的鄉村裡,他生了七個兒子,很不幸的,七個中死了一個,一般說來,父親死了兒子,應該是非常悲哀的,但這位父親,不但不悲哀,反而因為家裡擱了一個死人,活人不能在屋裡面自由的活動而引起了煩惱。有了這個不方便的感覺,他便以家長的身份對全家的人說:「家裡擱了一個死人,竟使我們失去活動的自由,算了,現在就讓死去的孩子擱在這裡吧,我們搬到別處去住不也是一樣嗎?」

 

他正打算離開已死的兒子,領著其他兒子搬家的時候,鄰人們知道了,就迷惑不解的問他說:「你為什麼要搬家呢?」

 

文章標籤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205789_1629694996180_1650772277_31352433_1525202_n.jpg  

 

有一天,釋迦牟尼佛告訴目犍連說:「你的債主快到了!」

目犍連回答:「我有神通,可以超越須彌山。如果我的債主從東來,我就向西;如果他從北方來,我就向南,他怎麼能找到我呢?」

佛告訴目犍連:「罪報和福報是不可躲避的!」

目犍連運用神足通,不斷的飛行,卻仍掉落在山中,掉在一位老公公的面前。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67958_1517093821221_1650772277_31214609_4146908_n.jpg  

 

宋朝時代,有位妙高禪師,他修行非常精進,晝夜不息,但是一個人的精力有限,日子久了,難免會打磕睡,禪師體悟自己的生死未了,天天打磕睡,耽誤不能用功。

 

於是他想出了一個方法來克服這個毛病,禪師在奉化雪竇寺後面找到了一個臺子(後人稱:妙高臺),這個臺子正好在懸崖的上面。他就坐上去,把腿一盤,一半伸出懸崖。心裡想:如果我打瞌睡,就會摔下懸崖,當場摔死,所以應該不會再打瞌睡了。  

 

但是,當妙高禪師雙腿盤上去,坐好後,他立刻就打起瞌睡,結果真的摔下懸崖。摔下去後,禪師在半空中驚醒,突然感覺有位菩薩在半空中將他接住,托到臺子上。

 

妙高禪師就問菩薩說:「請問您是誰?」菩薩說:「我是韋陀,看你這麼精進,特別來護你的法。」妙高禪師聽了很高興,於是乎他就起了驕傲的心說道:「這個世界上像我這麼精進,坐在懸崖上打坐的人有多少呢?」韋陀菩薩說:「像你這樣坐在懸崖上打坐的人很多,但是像你這麼驕傲的人很少,所以,從此二十世我不再來護你的法!」說完後,就走了。  

 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225624_1661364547899_1650772277_31395656_2804999_n.jpg  

 

1 世出世間第一等的福報是什麼?修行。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,這是真正的福報。有機緣天天聽經、念佛,是天下最有福報的人。

2 真正修
⋯⋯道人,生活樸實節儉、隨緣自在,諸佛護念,所以要知道,能放下的人,真正有福!一天到晚背好多包袱,那人可憐,沒有福!

3 「定」是真正的福報,無論在什麼境界裏面,不被境界轉,在境界中如如不動,這種人有福。「一心清淨」,身心沒有牽掛、沒有憂慮、沒有煩惱,這是真正的福報。

4 福報現前不能享,福報要用來供養一切苦難眾生。福報給眾生享,不要自己享,這樣福報就永遠享不盡;福報自己享,沒幾天就享完了。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30160_130065113735218_100001951911485_193777_2002495_n.jpg  

 

問:…請問勸他人不要出家是否要背因果?

 

答:這個事情是非常不容易,如果這個人不適合出家,你勸他不要出家正確,對他有好處;如果這個人出家了,他真正能夠弘法利生,續佛慧命,那你要把他障礙,這個罪過可就大了,所以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。

 

在這個時代我們所看到的,印光大師一生不勸人出家;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先生一生不勸人出家,不勸人受戒,他勸人三皈,不勸人受戒。我跟他十年,曾經問過他為什麼,他說你勸他受戒,他受戒不能持戒,那就犯罪,這個犯罪你要負責任。

 

我們聽了就明白,三皈依沒有問題,持戒可不容易。這個時代出家,幾個人能遵守沙彌戒?沙彌是出家戒最低的,如果沙彌戒做不到了,這個出家是假的不是真的,那這就有過失。所以印光大師不勸人出家,道理在此地。

 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佛母大~1.JPG  

 

孔雀明王菩薩,梵語音譯作「摩訶摩瑜利羅闍」,又稱「佛母大孔雀明王」,簡稱「孔雀明王」。佛母形像莊嚴,現慈悲相。依「孔雀明王畫像壇場儀軌」所記載:   

 

「於內院中心,畫八葉蓮華,於蓮華胎上,畫佛母大孔雀明王菩薩,頭向東方白色著白繒輕衣,頭冠瓔珞,耳璫臂釧,種種莊嚴,乘金色孔雀王,結跏坐白蓮華上,或青蓮華上,住慈悲相,有四臂,右邊第一手執開敷蓮華,第二手持俱緣果子(其果狀似木瓜);左邊第一手當心掌持吉祥果,第二手執三枝五莖孔雀尾。」

  

孔雀食一切毒蟲以維生,佛母以孔雀為座騎,象徵斷盡一切煩惱惡毒;四種持物中,開敷蓮華象徵敬愛,俱緣果子表示調伏,吉祥果代表增益,孔雀尾有息災之意;白蓮座表示慈悲攝取之本誓,青蓮座則象徵降伏。

  

又有二臂之孔雀王,秘藏記末曰:「孔雀王母菩薩,左手持開蓮,右手持孔雀羽。」

 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M02813893_big.jpg  

 

慧律法師開示的小故事

 

有一次懺公帶領了我們一大堆的法師,還有這些護法居士,去參廣欽老和尚,廣欽老和尚就坐在那籐椅上。  

 

那時候我在南普陀佛學院,因為我們總共差不多有二十多個大殿,大的、小的統統拜,我們沒意見。因為煮飯九點十五分就煮好了,我們那個院長他又很堅持,要我們十一點十五分才吃飯(台中南普陀佛學院一律持午,一到時間筷子一律統統放下,持午非常嚴格的)。

 

冬天寒流來吃下去一直腹瀉……我們因為剛剛出家作沙彌,就對院長有一點意見。為什麼九點十五分就煮好了,念經念這麼久呢?十一點十五分才給我們飯吃,我們要熱一熱,院長又罵。  

 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31170_209885379035805_100000430343154_722404_3906627_n.jpg  

 

甲,有吐痰的習慣,常常到處吐痰;恰恰碰到-乙很多疑。 

 

有一天甲在乙前吐痰,乙疑心甲瞧不起他,結果兩人起了衝突。

 

丙知道兩人的習氣,前來和解。

 

從此兩人都改過:一個不再吐痰,一個不再疑心。  
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4a6d549dd5952.jpg  

 

在佛經裏有這樣的兩句話:「欲成最佳龍象,先做眾生馬牛。」

 

如何做人是一生的事業,俗話說:「做人難,人難做,難做人。」一點兒也不假。不過如果我們懂得做人的道理,並且如是奉行,似乎也並不難。學佛先從做人起,用佛家的智慧來為自己修身養性,從而獲得做人的圓滿。  

 

自己不覺,佛陀也幫不上忙!「自覺」就是自我教育,人要懂得自我要求、自我學習、自我充實、自我反省、凡是能夠反求諸己;唯有自己,才能益世化人,「己不覺,佛陀也幫不上忙。」  

 

讓步不一定是吃虧! 讓步不一定是吃虧,從禮讓中,才能獲得和諧雙贏。忍讓一下,看似吃虧,實際上就是佔便宜。勇於認錯的人不會丟面子!我常想:是否更應該提倡「認錯,要有勇氣」的精神?唯有父母與子女之間、老師與學生之間、老闆與夥計之間、長官與屬下之間都能具有勇於認錯的美德,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快地進步和發展,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溫馨祥和。  

 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HnNCAK200611519504242184.jpg  

 

雖然經常誦唸經文,但放逸而不奉行的人,像替人放牧的牧牛人,不能得到清淨行的法益。

 

經文背誦雖不多,但確實奉行,滅除貪、瞋、癡, 如實知見,內心清淨,生生世世不再執著的人,真正得到清淨行的法益。

 

有兩位出身高貴家庭的比丘是好朋友,其中之一精通三藏,嫻熟於唱誦並弘揚經文。他教導眾多比丘,而成為十八個比丘團體的指導老師。另一位比丘則在熱切精進的修行之後,證得阿羅漢果,並且透過止觀的禪修而證得卓越的能力。

 

有一次,證阿羅漢果的比丘到祇樹給孤獨園向佛陀頂禮問訊時,這兩位比丘碰面了。

 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01300000164151121889583840002_s.jpg  

 

佛陀時代,有一個國家名為“賢提”,當時有位年老比丘因長期臥病,不僅身體枯瘦、形容憔悴,甚至因無人看顧而污穢不堪,散發出陣陣惡臭。

 

佛陀於定中觀察到這位病比丘的處境,於是帶領五百位比丘前往他的住所。與世尊同行的比丘們,見到屋內如此污穢髒亂,個個掩鼻皺眉,希望能儘速離開這個地方。

 

但是,佛陀卻請比丘們輪流進去探視,並且請人熬煮稀飯給病比丘食用。大家見到病比丘羸瘦的身軀,又聞到他身上發出的惡臭,不禁心生輕賤、厭惡。萬萬沒有想到,為三界共尊的佛陀,竟然請帝釋天王取來香湯,親自為病比丘洗浴身體。此時,大地為之震動,放大光明,大眾見此景象,莫不驚訝。

 

世尊為病比丘洗浴的事情立刻傳遍各地,國王大臣、諸天鬼神們紛紛前來求見佛陀。國王至誠頂禮後,恭敬地請示:“佛陀,您是三界至尊,萬德具足,是什麼因緣讓您屈意為這位又臭又髒、枯瘦無德的病比丘洗浴呢?”

 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050316135646390.jpg  

 

普提珈塔提舍比丘得到佛陀給他的觀想題目後,努力禪修,但卻生起病來。身上首先長滿小疔,然後變成大的傷口,後來這些傷口破裂開,他的袈裟受到膿血的玷污,而變得黏膩膩的,身體也開始發臭,因此獲得普提珈塔提舍的稱呼,意思就是發臭的提舍比丘,其它的比丘因此棄他於不顧。

 

佛陀知道他悲慘的狀況,也預知他馬上就要證得阿羅漢果了,就到他停留的火邊去,並且親自燒了一些熱水,然後到他躺著的地方,抓住床沿。這時候,其他比丘才聚集過來,佛陀就叫他們把他抬到外面去洗滌身體,同時也一併洗滌、曬乾袈裟。這時候,他的身心煥然一新,就繫念在前。佛陀站在床頭,告誡他說,生命消失時,身體就像木頭一樣,一無是處,而被放在地上。佛陀說法後,他就證得阿羅漢果,不久之後,也入滅了。佛陀要其它比丘將他火化,將骨灰納入浮圖中。

 

有人請問佛陀,普提珈塔提舍比丘的身體為何會發臭,佛陀說普提珈塔提舍比丘的某一前世是個殘酷的捕禽人,經常設陷阱捕捉鳥類。抓到之後,就折斷鳥的翅膀和腳,防止它們飛走。由於這些惡業,所以今生身體發臭。

 

佛陀最後說:「比丘們!你們出家為比丘,父母無法照顧你們,若不彼此照顧,誰會照顧你們?請記住,誰看護比丘,就等於看護佛陀!」

 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W020090708619871698018.jpg  

 

月氏國國王,有三位形影不離的最佳密友:馬鳴菩薩、大臣、良醫。這三位朋友各有特色。

 

馬鳴菩薩進言:「若國王採用我的建言的話,來世能常常與善知識聚會,也能永遠離開諸多障難與惡道。」大臣進言:「若國王採用我的建言,並且加以保密的話,能夠威鎮四海,統理天下。」良醫進言:若國王採用我的建言的話,一生飲食隨心,健康無病,更不會橫死。」

 

國王信任良醫,果真健康無病;於是,更進一步採信大臣的計策,四海之內,已經平定南方、西方、北方,只剩下東方遲遲未拿下,最後,他決定親自討伐。

 

一路行軍到蔥嶺關口時,偏偏他所乘騎的馬不知為何,忽然不肯前進。國王很驚訝,對著馬開口了:「以前,我騎著你出征,都平定三方了,你怎麼偏偏在現在這個節骨眼,不肯前進了?」

 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68724_1517883360959_1650772277_31215783_1930070_n.jpg  

 

溈山老人曾說過,“老僧一打坐,能消萬兩金。”

 

唐裴休丞相雖然知道出家是好,但自己身為丞相不能出家,遂造了一間大廟,能安二千多僧人同時辦道。當時有很多出家人,聽說湖南溈山建了新道場,紛至遝來參學親近溈山老人,天天坐禪習定,講演戒律。

 

裴休看自己出家無分,乃送兒子到廟上出家。這位兒子是翰林學士,即是國立最高學院的畢業生。溈山老人見到這位翰林出家,命名為法海,叫去挑水。當時常住有數千人,這分工作也不輕鬆。那時沒有自來水,要從井裏挑水,從早到晚無一刻閒暇。法海一早三點起來,大眾去做早課,他就已經開始挑水。如是挑水挑了幾年,沒做過旁的工作,甚至誦經打坐都未參加。以一位翰林的身分為大眾挑水,本來好象受委曲,但法海也不抱怨,儘量去做。

 

有一天,他碰巧有一點空閒,他從來不知道出家人究竟做什麼功課,於是趁機會溜到禪堂,偷偷往裏看。一看,在禪堂裏有些出家人是端然正坐;有一些則頭低低正在睡覺打呼;另有一些則睜著眼睛東張西望。法海自忖,“我天天挑水,做得很疲倦,你們原來坐著睡覺,或睜大眼睛到處看。你們這些出家人,怎值得我供養呢!”於是心裏抱怨。

 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ml0001_2.jpg  

 

只為自己著想不會大,能替別人著想不會小。今悟:只為自己做事不會寬,能替別人做事不會狹。只為自己做人不會誠,能替別人做人不會偽。只為自己做學不會厚,能替別人做學不會薄。為自己,小天地;為眾人,大器局。
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99366_203676672978272_202907243055215_824900_3997797_n.jpg  

 

從前在耆闍崛山(靈鸞山)中,常有僧人住著,所以各方聽聞而來供養的人很多。其中有一個女乞丐看到諸長者上山供養,心裏想:必定是有法會,我應當去乞求。當他上山之後,看到長者們用種種食物供養僧人時,心裏又想:那些人前生修福,今生富貴;今生又修福,將來必然福報更大。而我前生未修福,今生貧苦;今生如又不修福,將來豈不更加貧苦?但是今要布施,那來的錢財呢?想到這裏,不覺傷心流淚不已。

 

起初,這位女乞丐曾在糞便堆中撿到兩毛錢,平常很珍惜它,所以將它保存著,準備在乞討不到時使用。於是她想:現在何不用這錢來布施呢?就是註定要一二天沒飯吃,那也是心甘情願。

 

因此,在僧人進齋的時候,她就趨前供養。這時候,維那師要為她咒願,上座師卻要親自為她咒願,而且還留她一起用齋,其他人見了,也都隨喜送給她。這女乞丐很歡喜地說:「我獲得果報了!」就拿著食物,來到外頭的樹下;用過飯後,也就躺著休息。因為她布施福德的感召,致有層層黃色祥雲覆其身上。

 

當時,正是國中王后去世七天,國王派人查訪,想娶一最有福德女子,來補王后之位。當大臣和相師們經過樹下,看到這位女丐,上所覆祥雲,占卜之下,認為:這位女子甚有福德,堪當王后。於是請她洗浴清淨,並給與王后衣服,竟都合身;最後又用一千輛馬車送她到王宮。國王見面之餘,非常歡喜,心裏也很敬重她。

 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62943_499404619379_536674379_5753917_6685734_n.jpg 

 

 

禪思:「只能欺騙你自己」        文/BA LONG

與大家分享一則有趣的故事。

 

禪門中人,暗藏龍象,在日積月累的修行生活中,靈敏的才智會以一個正確的方式與日俱增。一個禪師必須充滿智慧,但這絕不是狡黠。同時,禪師又必須是單純的,他的意識如新生嬰兒般清新,但絕不幼稚。一個人很難扮演禪師,他的無意識會不自覺地體現在每一個行為中。只要講出一句話就能夠顯示出他的內在,只要一句話,他的整個真實狀態就會暴露。在他裏面,需要一個經常性的努力來維持智穎的表像,而在禪師裏面,它已成一個本性。所以,常人需要“有為”來不間斷地保持聰明,禪師已經“無為”地自然成為智慧本身,那個心井中的寶藏隨手可取。

 

雪峰用機鋒語問道:‘太陽出來了沒有?’”

 

Bod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345